2012-09-04

虐待動物的孩童會變成具有暴力傾向的成人?


上學年,我任教的班級中有個特殊的小孩,他是班上的開心果,因為大家喜歡調侃他,他雖然有時候會罵回去,在我看來他也樂在其中,但有件事情讓我經常懸心,其他同學很喜歡向我投訴他的某項惡行,這個惡行是他經常虐待動物,我無法確認投訴者基於甚麼心態向我說這件事,或許同學們知道我關心並喜愛動物,並且希望我可以改變他的行為,或者只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希望我處罰他,又或只是希望看看我怎麼反應。當下並未做任何處理,也疑惑應該怎麼處理,或是真的應該處理嗎?

  想起前陣子有部偏向本格推理的日劇-草莓之夜,第一集追查一件可怕的鐵軌輾屍案,主角循線推理犯罪者的心理,並從虐待動物致死的案件中獲得找到罪犯的線索,兇手是日常生活中內斂寡言、善盡職守的鐵道公務員,因耿懷一件多年前的鐵軌意外而犯下兇殺,這樣的故事劇情似乎傳達殺人犯和虐待動物者具有高度關聯的訊息。合理嗎?這又意味著虐待動物的小孩未來有可能成為可怕的犯罪者?

  雖然我不是個保護動物行動者(我對於極端捍衛某種事物或信念的團體感到恐懼),但我確實關心動物,回視成長經歷,我和動物的接觸幾乎寥寥無幾 ,直至大學接觸生物之後才啟蒙對於生物的喜愛,真正開始關心生物也是近幾年的事我要懺悔,依然記得小時候會跪趴在地上捏死一隻一隻地上排列行走的螞蟻們,而大學時雖然也曾幫忙拍攝過介紹蟑螂的影片,但我仍會無法喜歡蟑螂,在浴室遇到蟑螂時,仍快速的用洗髮精結束他的小生命。所以我有無可能是個潛在的兇殘犯罪者?

  在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中用了些篇幅討論這個弔詭的議題「虐待動物的孩童會變成具有暴力傾向的成人?」提出疑慮,當有些美國凶殺案罪犯都被指出曾經有殘暴對待動物的經驗時,我們仍無法斷定曾經虐待動物的小孩就會具有暴力傾向,高中都學過的簡單邏輯,若將成人具有暴力傾向虐待動物的童年經驗作為A.B兩事件,那必要而非充分,也就是說,即使所有的A都是B,並不能表示所有的B都是A,更何況凶殺案罪犯其實並沒有"高"比例的虐待動物經驗,而請你問問你自己或身邊的朋友,是否曾經有虐待動物的經驗?這些非制式的反面證據說明即便是不具有暴力傾向的成人也有虐待動物的童年經驗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才能說明這項假定的關聯性,而不是多少比例就可以定論。但我也相信這樣的說法是無法說服定論者,畢竟強大的信念成就這些"統計"數據和說法

  學期末的章節談及了保育議題,我在那個小孩的學習單上看了一些令我驚奇的想法,他表達了甚於其他同學對於海豚被殘殺的憐憫之意,我短短地回應他:你可以對其他生物也有這樣的看法嗎?」撇除掉這個小孩的這項惡習之外,我還頗喜歡他

  俗話說:細漢偷挽匏,大漢偷牽牛」說明小時後的壞習慣可能在成年之後更鉅,但人對於動物產生的行為或許不能這麼簡單的解釋,而我們對於虐待動物的反感是否也能等同於攀折花木呢?以後在怒罵別人為何殘忍對待動物時,請別牽拖他長大之後會怎樣別太快定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