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9

科學方法-黑箱作業





  要怎麼培養學生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科學方法應該是最適合的進行的單元了科學方法在課程進行上應該算是有極高的自由度,單元的題目對學生而言也不會太困難,然而這裡頭所學到的內容卻是科學研究的精髓,重點不僅僅是科學方法的流程,反而是科學所注重的邏輯正確性和科學素養

    檢討自己以往教科學方法的方式,會引導學生討論自然現象,再從學生發表中選出適合進行科學方法的內容,或者也曾嘗試以一個固定的例子,引導學生完成科學方法,原先以為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尊重學生的自由想法自己省思後發現即便課堂充滿師生討論,但思考的主導權還是在老師身上,因此這次的科學方法課程,希望能夠將思考的角色能回到學生身上,設計了這次的課程
  這次的科學方法課程嘗試結合科學本質作為明確的教學目標,因此參考了科學本質的教學活動(參考1參考2),並依據科學方法的步驟讓學生實際操作,最後在讓學生對照科學方法的項目,完成提問假設實驗設計等項目
  設計課程時,除了完成科學方法的步驟和了解各種變因等的教學目標外,也加入科學本質的教學目標,目標包含科學知識是暫時性的」、「科學知識仰賴觀察、實驗證據、合理的推理和懷疑」、「科學企圖解釋現象」等。
    首先,要製作一個神祕箱(我稱作黑箱),裏頭設置一個機關,並且四周要能密封,不讓學生看到。我設計了一個入口通道,接兩個出口通道,以管徑的大小作為球走不同路徑的因素,並準備兩種球:玻璃珠和乒乓球,如下圖:

  接著,用長尾夾將黑布固定在箱子的開口面,以便我隨時調整。








觀察:
  一開始上課,學生看到箱子會很好奇裡頭是什麼?於是就跟學生講,「今天上課要做的事,就是來猜一猜裏頭有什麼東西?所以首先要觀察一下。」用討論的方式,全班分享觀察兩種球的不同處有哪些,並且將兩種球從入口丟進去,請學生寫下觀察到的現象。
形成假說:
  接著,請學生從剛剛觀察到球的特質和現象,想想看箱子裡頭有什麼機關?
設計實驗:
  寫完之後,和同學一起討論要設計一種測試方式來證實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並且進行測試。這個部分因為箱子只有一個,所以全班只能有一個測試方式,因此用討論的方式寫下三個方式,從中選一個較可行的方式測試。經過了課程之後,我發現學生在這部分比較有困難,因此應該要給予提示:「從剛剛觀察兩種球的特質中,找出一種測試方式來區分兩種球不同的特質。」不過也有很多學生能夠提到可能是球的彈性、重量或是大小影響了球從不同出口滾出。
分析結果:
  測試完實驗後,讓學生比較原本的想法和實驗結果,看看想法是否有改變,並且解釋原因。我在改這一題的回答時,發現學生居然不會寫「因為,所以。」的句子和邏輯,不少人就會寫「因為球都從上面掉出來,所以我的想法沒有改變。」或是直接寫「沒有改變,因為跟我原本想的一樣。」也因此,我後面在教擴散和滲透時,就有給他們寫出完整句子的方式。(但是成效有限,不知道是我高估了這年紀的孩子,還是這地區的孩子的問題)最後,要學生再畫一次箱子裏頭的機關長什麼樣子,並且要能夠符合實驗測試的結果。
  進行完一次實驗後,我會再發下一張學習單,和上一張左右對稱,明確告訴學生科學方法的步驟和剛剛所進行的活動如何對應?並且從剛剛的設計中找出假說、實驗組與對照組、各種變因等等。
  學生最後關心的就是箱子裏頭究竟是什麼?我就和學生討論為什麼不能打開箱子的原因:「箱子裏頭就像是自然世界真正的樣子,我們看到現象,透過實驗嘗試解釋現象,換了一個測試方式有沒有可能改變想法?如果100年後科技發達,可以有透視鏡,有沒有可能改變想法?因此科學的知識是一定正確的嗎?」學生大多都能明確的這些問題,而我最後會再多問一個問題:「所以教科書裏頭的知識都是正確的嗎?」、「所以不要相信教科書嗎?」


學生作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