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2

聲音的三個要素-使用自由軟體Audacity


在備聲學的課時想起上學期作科展時所用到的音效編輯軟體
Audacity

(下載:http://audacity.sourceforge.net/download/)

當時便有想到之後上課時或許可以讓學生玩,

於是就將軟體安排進入課程中,嘗試看看。


課前準備:

首先,聲音有三種特性:音量、音調、音色。

我用軟體先製作好了三種比較,分別是

1. A 基音  600Hz  振幅1.0

 B 基音  600Hz  振幅0.3


2. A 基音  600Hz  振幅0.3

 B 基音  300Hz  振幅0.3

3. A 小提琴

 B 雜音

配合學習單上的三種聲音特色的介紹,預先將電腦上的圖擷取到學習單上。

此外,另外準備了一個不同頻率的聲音,要讓學生來挑戰人耳極限。

(分別是:20Hz15000 Hz18000 Hz20000 Hz。)


課堂活動:

在課堂進行時,引言過後立刻切入主題,從軟體操作讓學生瞭解聲音的要素。

點選上方選單「產生」→「基音」→出現參數設定。

此三點,剛好是波形、頻率和振幅。小小解說一下,對應到我們上一節波的相關概念。

這時,出現的波會是壓縮在一起的,別忘了快速用右上角的放大鏡拉寬間距,



從上面的圖形開始和學生介紹,剛剛的三個要素如何呈現在波上。

接著配合學習單和先製作好的檔案,

先分析兩個波的差別,接著聽聲音,回答出差別。第12組皆依此模式進行。

(理當是很簡單的,不過部分學生會答錯唷!

相同音高會說是不同音高的音,是聽力的問題嗎?)

3組時,我則先讓學生先猜是甚麼聲音,再問這樣的聲音波形有甚麼差別?

完成了聲音的三個要素後,要來介紹超聲波。

於是就從20~20000Hz的聲音讓學生聽聽,

低音的大部分人都聽得到,但是高音的部分就不一定了。

(一定要進行課前實際測試,教室大小、電腦音效或喇叭品質的影響很大。)

順便和他們分享「老師聽不到手機鈴聲」,

(新聞報導:http://wwwga.epochtimes.com/b5/6/6/13/n1348806.htm)

跟他們說老師聽不到了,他們都會很高興,其實我聽得到……

(他們大概覺得,耶!我聽得到,老師不行。)

然後,警告他們,這種聲音是會傷腦袋的!

(結果,上完課後,當天下午就有死小孩的手機被我「保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