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學教育標準(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是美國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組織在1996年公布一份科學教師教學的準則,並由國家科學教師組織(National Science Teacher Association ,NSTA)在全國推廣與執行。(參考NSTA網站)
有別於台灣訂定的教育目標,像是九年一貫課綱,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內容要求的是科學教師,而非學生。九年一貫課綱所設定的是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教師依據課綱的目標設計自己認為適合的課程來達到教育目標,然而從教學和評量種種變因產生了許多不確定性,無法了解教師是否用了適合的評量方式來檢測目標,或是教學是否配合欲評量的向度,更遑論國家統一的紙筆測驗是否能夠評量課綱中訂定的各種"能力"(像是課綱中訂定1-4-5-3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但選擇題該如何考這項能力呢?)。然而,回到教育的起點,雖然是希望學生可以達到目標,但其實讓學生達到目標的責任在於教師,若能訂定可以達到學生學習目標的教師準則,會是比較直接的做法。
或許會有人認為此舉可能僵化教師的教學,但翻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內容雖然說得十分詳細,但執行起來還是很自由,當然前提必須同意他們的教學理念。因此標準一開始說明了五項前提:
1. The vis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described by the Standards requires chang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system.
2. What students learn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how they are taught.
3. The actions of teacher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ir perceptions of science as an enterprise and as a subject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4. Student understanding is act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individual and social processes.
5. Actions of teachers a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翻譯一下,五項前提主要希望科學教育需要一個標準作為改變的整體方向,並且正視教師是能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角色 ,而教師的信念與師生關係則影響教師的行為,學生的學習則是透過個人或是社會互動過程建構。姑且不論是否同意或理解前提,裡面不單只是用條文來規範教師的行為,而是仔細地說明達到目標的作法,分為以下章節指導科學教師(從第三章開始):
3 Science Teaching Standards
4 Standard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Science
5 Assessment in Science Education
6 Science Content Standards
7 Science Education Program Standards
8 Science Education System Standards不只是說明教師的教學和評量,也談及課程和自身的專業成長,十分多元且完整的內容,而這整份文件都可以在網路下載(不需認證的登入即可)。當然不是因為美國的月亮比較圓,但這份內容確實蠻適合給科學教師看,而且十分簡單易讀,在缺乏完善教師培育體制和教師評鑑體制的台灣,不論你是否同意裡面的說法,都可以作為參考。(若我有時間,將會說明裡面的內容)
--
於此,美國也有訂定學生的準則,像是
AAAS(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提出史上規模最大的科學教育改革計畫-The Project 2061中訂定的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或是同為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組織訂定的AFramework for K-12 Science Education和2013年更新的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NGSS)版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